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B.总结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
C.评价洋务派的活动 | 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
这是某次战争战前的誓师词中的一部分:“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这次战争发生在
A.国民革命时期 | B.国共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场游行很快引起公众愤懑情绪的爆发、民族主义的宣泄、对西方的深深失望及对‘卖国的’北洋政府的强烈谴责”。和“这场游行”相联系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 B.护国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 |
近代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的“三次热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①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却又对外国资本主义有所依赖
②分布于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③实业救国思潮始终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④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A.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②③④ |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与第二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 B.洋务运动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忠王李秀成被清军俘获后,清方的记载说:“伪干王(洪仁玕)所编各书,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和太平天国其他领导人不重视“干王所编各书”的主要原因是()
A.军情紧急,无暇顾及 | B.该书和农民政权没有必然联系 |
C.太平天国将领排斥西方文明 | D.太平天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