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人们发动了

A.实业救国 B.维新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清时期,宋代女子吴妙静的故事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她最初仅因出资修桥造福民众而闻名,之后却被地方官绅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乃至成为当地女性的榜样。可见当时(

A.

理学渗透到基层社会

B.

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C.

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

D.

官绅阶层思想趋于创新

1284年,元朝政府下令禁止权势之家进行海外贸易,犯者籍没一半家产,但这一禁令收效甚微。1293年,不再禁止权势之家入蕃为贾,而是约束不法行为,依着百姓每(们)的体例,与抽分者。此后权势之家出海为贾现象增多。这反映出元朝(

A.

征税加剧社会贫富分化

B.

贵族势力扩张威胁专制皇权

C.

法律调整缓和阶级矛盾

D.

海外贸易繁荣推动政策变革

王安石认为,“天”是自然的、物质的,沿着自己的道路即“天道”运行和变化着,“可谓无作好,无作恶,无偏无党,无反无侧”。人也同样按照自己的道路即“人道”活动和发展着。这主要反映了王安石(

A.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B.

传统的伦理观

C.

朴素的唯物论思想

D.

传统的天命观

唐朝为边疆防御设节度使,每个节度使领属数万军队,兵将形成长期而密切的关系。节度使的设置缓解了边疆外族势力对朝廷的压力,然而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这说明节度使(

A.

制度具有重大的缺陷

B.

由蕃将充任是严重失误

C.

没有边地军队调兵权

D.

打破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北魏均田令规定,奴婢按编户民标准授田,但要求 奴从耕,婢从织。北齐均田令规定“奴婢限外不课田者皆不输”。隋承齐制,大业元年(605)又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课”。这意味着(

A.

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

B.

北齐奴婢不再授田

C.

承担赋役是授田前提

D.

隋代废除定额租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