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他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下列有关九品中正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
| B.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 |
| C.在这种选官制度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
| D.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出现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后者提倡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主张私有制
③两者都能调动农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性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
| A.是指“天京变乱” |
|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
|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
| D.作者认为:因为“煮豆燃萁”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事实应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开始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 | B.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中心 |
| C.清政府的抵抗均告失败 | D.外国资本主义扩张的需要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最大的特点是
| A.君主是世袭的、象征性的、和礼仪性的 | B.君主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
| C.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 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