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学家概叹:“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
|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 C.发展资本主义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
|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战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
| A.割让辽东、台湾给日本 | B.赔偿日军费2亿两白银 |
| 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 D.增开四个对外通商口岸 |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3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马克思所说的“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近代国家是( )
| A.1689年后的英国 | B.1787年后的美国 |
| C.1875年后的法国 | D.1871年后的德国 |
有人说,某一政府就像一个靠各地方“施舍”过活的“乞丐”,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这个“怪物”是指 ()
| A.中国晚清政府 | B.美国邦联政府 |
|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 | D.德国联邦政府 |
英国首相卡梅伦曾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遭遇下台危机。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
| B.英国国王的态度 |
|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
|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