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 B.组织了人民公社 |
C.实施了“一五”计划 | D.发动了“大跃进” |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据《中国近代史工业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爆发 | B.《马关条约》签订 |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D.《辛丑条约》签订 |
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四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更大 |
B.更多的满足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 |
C.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
D.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史实应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一方面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另一方面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结束于南京”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 |
B.民族矛盾成为当时最主要矛盾 |
C.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 |
D.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