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
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该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
A.使英国议会制度从此开始真正确立 |
B.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
C.和平渐进的变革道路被各国借鉴 |
D.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制内阁 |
美国启蒙思想家潘恩在考察了1832年之前的英国政体时说:“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的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由此可以发现1832年的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A.君主权力开始受到议会限制 | B.贵族退出议会政治活动 |
C.中小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 | D.工人阶级取得了一定的选举权 |
“每个州都印刷了自己的钞票,制定了自己的法规,并且起草了自己的宪法。每个州都开始自己征税……国会没有钱支付军饷,也没有权力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宪法规定实行()
A.联邦制 | B.共和制 | C.两党制 | D.总统制 |
1789年法国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第三条规定:“全部主权的本原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不是明确地来自国民的权力。”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②形成了近代立法规范 ③否定统治者的专制权力 ④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威廉·布莱克斯通(1723-1780年)在其《英国法释义》中阐述当时英国立法系统时说:“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宪法赋予国王‘否决’权力而非‘决定’权……君主毫无权力胡作非为,而只是‘防止’胡作非为。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作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两院提出和赞同的变动。”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者主张严格限制王权 |
B.英王和议会关系“均衡” |
C.国王可以批准议会法案 |
D.当时英王已“统而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