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 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
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人曾预言中国五年内不会有运载工具,西方记者称中国“有弹无枪”。对这一预言的有力回击是中国
A.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D.“神舟”飞船发射成功 |
李大钊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总人口中他们占据了重要地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看法对中同民主革命的直接影响是
A.削弱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
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
C.导致了共产党内右倾错误的发生 |
D.促进了正确革命道路的选择 |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D.“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
在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分子的“格义”(比较)方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去分析、吸收西方文化,二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下列选项属于后者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体西用 |
C.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本质 |
D.新文化运动 |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的,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他提出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蒸汽机的推广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B.欧洲通过控制蒸汽机的使用来支配世界 |
C.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欧洲支配世界的力量 |
D.蒸汽机是欧洲支配世界的唯一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