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率先进行了改革。随后在农村中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齐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下列对民谣解读有错的是( )
| A.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高兴心情 |
| B.农民获得了自主分配农产品的权利 |
| C.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
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 A.中法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维新变法 | D.日俄战争 |
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
|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
| 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
|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下列历史图片所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
A.新旧民主 革命的艰难历程 |
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
|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 B.西安事变时 |
C.抗日战争时期![]() |
D.重庆谈判后 |
四川省松藩县川主寺镇的元宝山顶立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长征起点和终点都不在四川,而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却建在四川。你认为下列哪一理由不可能成为其历史依据
| A.红军长征在四川经过的时间长、活动的范围广 |
| B.四川是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 |
| C.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
| D.四川是红军长征的主体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