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才之不足,或者归咎于科举,以为教之以课试之文章,非独不足以成天下之材,反从而困苦毁坏之。科举固非古,然观其课试之文章,则圣人之经,前代之史,道德仁义之宗,治乱兴亡得丧之故,皆粹然于其中,则其与古之所谓‘学古入官’‘学而优则仕’者何异?”能够支持上述观点的正确史实是

A.唐朝设明经科,培养了实用人才 B.北宋设进士科,培养了人才
C.王安石变法中重编教科书,整顿太学 D.明代八股取士,不利于人才培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战国时期,主张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荀子 C.韩非 D.孙膑

在治国方略上,主张礼法并施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韩非 D.墨子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有学者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民归附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民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道、法、儒、墨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使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大变革
C.统治者重视利用各家思想维护统治 D.政治局面的安定有利于各派思想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