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国方略上,主张礼法并施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 B.荀子 | C.韩非 | D.墨子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失败 | B.工农运动的发展 |
C.马克思主义的传人 | D.中国共产党的影畸 |
“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专著故自负,(顾) 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对梁启超描述的这本书理解错误的是
A.此书是指顾炎武的《日知录》 | B.其议论的核心在于限制君权 |
C.其观点与西方启蒙思想有些相似 | D.其对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
某人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 B.20世纪初期 | C.20世纪中期 | D.21世纪初期 |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赶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 B.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政治地位 | 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
下列—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 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 | D.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