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右图所示,小钢球从竖直砖墙前某位置由静止释放,并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的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每块砖的厚度均为
.根据图中的信息,计算:
①小球经过3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②该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
③小球释放处与1位置间的竖直高度差为___________
(2)高三年级某同学做“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
① 首先,他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求出其平均值作为金属丝的直径d。其中某次测量如图①所示,这次测量对应位置金属导线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mm;
② 然后他测量了金属丝的电阻。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有:
a.金属丝(长度x0为1.0m,电阻约5Ω~6Ω)
b.直流电源(4.5 V,内阻不计)
c.电流表(200mA,内阻约1.0Ω)
d.电压表(3V,内阻约3kΩ)
e.滑动变阻器(50Ω,1.5A)
f.定值电阻R1 (100.0Ω,1.0A)
g.定值电阻R2 (10.0Ω,1.0A)
h.开关,导线若干
该同学实验时的电路图如图②所示,且在实验中两块电表的读数都能接近满偏值,定值电阻应该选_____________(选填“R1” 或“R2” );
③ 该同学根据测量时电流表的读数I、电压表的读数U描绘的U—I图象如图③所示,根据图象可以求得金属丝的电阻为 Rx =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 设法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而逐渐改变上述总长度为x0的金属丝实际接入电路的长度x,当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时,下列图象中正确反映了流过定值电阻中的电流I随x大致变化规律的是______
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 mm,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为 cm
分,分)“探究力的合成”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
(1)实验中必须保证两次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拉到同一位置,本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 B.等效替代法 | C.控制变量法 | D.建立物理模型法 |
(2)图乙做出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1)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2)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x,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3)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合外力F=_______.
(4)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上述测量.
(5)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LED绿色照明技术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某实验小组要精确测定额定电压为3 V的LED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已知该灯正常工作时电阻大约500Ω,电学符号与小灯泡电学符号相同。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A1(量程为0至50 mA,内阻RA1约为3Ω) |
B.电流表A2(量程为0至3 mA,内阻RA2=15Ω) |
C.定值电阻R1=697Ω |
D.定值电阻R2=1985Ω |
E.滑动变阻器R(0至20Ω)一只
F.电压表V(量程为0至12 V,内阻RV=1kΩ)
G.蓄电池E(电动势为12 V,内阻很小)
F.开关S一只
(1)如图所示,请选择合适的器材,电表1为,电表2为,定值电阻为。(填写器材前的字母编号)
(2)将采用的电路图补充完整.
(3)写出测量LED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表达式Rx=________(填字母),当表达式中的________(填字母)达到________,记下另一电表的读数代入表达式,其结果为LED灯正常工作时电阻.
如图所示为阿特武德机的示意图,它是早期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器械,由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特武德于1784年制成.他将质量同为M(已知量)的重物用绳连接后,放在光滑的轻质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再在一个重物上附加一质量为m的小重物,这时,由于小重物的重力而使系统做初速度为零的缓慢加速运动并测出加速度,完成一次实验后,换用不同质量的小重物,重复实验,测出不同m时系统的加速度.
(1)若选定如图左侧物块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
A. 小重物的质量m
B. 绳子的长度
C. 重物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2)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得到多组a、m数据,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该图像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则可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并可求出重物质量M=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