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① 2006年到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1.4%,2010年上半年增长11.1%。②2010年财政收入为预期值,各项支出为预算支出。



 

 

【材料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逐年增大,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的倾斜力度。

【材料三】2010年8月3日,在一则反映南昌市工商局“涉嫌滥用职权”的网贴后面,“江西省工商局网络发言人”在网络问政平台进行了认真回复,向公众澄清了事实,得到了公众的理解。被监督的南昌市工商局对此事非常重视,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加强对全市工商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大力推进行风建设。
(1)分别描述图1、图2(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揭示两图之间的内在联系。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我国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领域倾斜的重要意义。
(3)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政府 “网络发言人”有什么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讨论未来五年的政策蓝图。
材料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翻开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住房、收入分配,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
材料二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将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方案,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1)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富民、重民生。(10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8分)

为推动粤东、粤西和粤北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8年以来,广东省政府积极实施“双转移”(即把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出去和把山区劳动力转移进产业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发挥财政作用激励珠三角周边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初步形成了“转一个,富一家,转一批,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10分)

材料一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材料二 某著名网站在主页显著位置推出了以“全国人大会议,您关注什么?”为题的网上调查。仅10天时间,就有20余万名网友给予关注。调查显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列入“网友最为关注问题”前十位之一。
材料三 网友赵永昌在信中写道“展开网上调查,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好方法”,他在信中附上了自己关于实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份建议稿。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6分)
(2)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6分)

材料一:2010年1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西藏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实现西藏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材料二:2010年7月10日,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开幕。论坛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与会人士将围绕“加强新兴产业合作,提升两岸竞争力”这一主题,就促进新能源产业合作、加强节能环保产业合作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三项议题进行研讨,并举办文化教育专题座谈会。
(1)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材料一进行分析说明。(12分)
(2)阅读材料二,用联系的观点, 说明两岸经贸文化合作的必要性。(7分)

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洪水泛滥、……。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10年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地区频遭暴雨袭击,给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9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