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本诗使用了什么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
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⑴这两首诗词运用了何种相同的艺术手法?两首诗词中的梅花形象有什么共同点?
⑵南宋人李壁评王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外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采莲曲
崔国甫刘方平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注:溆,水塘边。
(1)这两首诗都是写“采莲”,所写情景并不相同,请简要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
(2)分别从“畏”和“艳”字入手,简要分析两诗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见猎犬有感二首(其一)清·宋 琬
秋水芦花一片明,难与鹰隼共功名①。
樯边饱饭垂头睡②,也似英雄髀肉生③。
[简注]①隼(sǔn):鹰类之最小者。猎者多蓄之,以逐禽兔。②樯:桅杆。③髀肉生:语本《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九州春秋》曰:“备往荆州数年,尝于(刘)表坐起入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后因用“髀肉复生”为自叹久处安逸,思图有所作为之辞。髀(bi):股部,大腿。
从“猎犬形象”的角度,简析全诗。
答:
__ 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李嘉祐
南浦菰蒋①覆白苹,东吴黎庶逐黄巾。
野棠自发空临水,江燕初归不见人。
远岫依依如送客,平田渺渺独伤春。
那堪回首长洲苑②,烽火年年报虏尘。
注:①菰蒋: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中,俗称“茭白”。②长洲苑:古苏州的一大胜境,始建于吴,可与西汉的上林苑并论,屡遭战火劫难。
⑴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评此诗云:“此舟行纪事之作,通篇只写得‘不见人’三字。” 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⑵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阶怨吴声子夜歌①
李 白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注:①此诗一作《古意》,作者为崔国辅。
⑴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写白露、飞霜,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说说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