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诗歌阅读
阅读下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①相逢。
问姓惊初见,②名忆旧容。
别③沧海事,④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在这首诗的方框格内选填相应的词语,其中最佳的一组是(   )

A.①才     ②称    ③离     ④语
B.①才     ②道    ③后     ④言
C.①又     ②寻    ③离     ④言
D.①一     ②称    ③来     ④语

对这首诗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弟”即表弟。诗题点明了诗的内容是写与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B.“惊初见”是说他们乍一见面,似曾相识,不免惊讶,即问“贵姓”。
C.“沧海事”用典,借指世事变化很大,暗含离乱之恨。
D.“秋山”一词点明了时令,也借秋高气爽表现了诗人见到表弟的喜悦之情。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首五言律诗,韵律和谐,对仗工整。
B.第三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情景,写出了由不识到相认、相忆的传神细节。
C.第三联与首句照应,写两人各叙分别后的情状,表现出了兄弟情深。
D.本诗采用浓墨重彩、层层渲染的手法,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一幕,有相当的感染力。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
赵善庆
稻粱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
【注】①落:院落、村落。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瘦”字。


这首元曲写出了秋天的哪些特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 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城南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本诗第一联那些词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急?请具体分析。
诗中第二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妙处?(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流人:流人江湖的乐人。②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由该词语可以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送别时描写环境的哪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句中“泪痕深”描写形象新鲜,请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三两句同为写景,写法和作用不同,请作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