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诗歌阅读
阅读下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①相逢。
问姓惊初见,②名忆旧容。
别③沧海事,④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在这首诗的方框格内选填相应的词语,其中最佳的一组是(   )

A.①才     ②称    ③离     ④语
B.①才     ②道    ③后     ④言
C.①又     ②寻    ③离     ④言
D.①一     ②称    ③来     ④语

对这首诗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弟”即表弟。诗题点明了诗的内容是写与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B.“惊初见”是说他们乍一见面,似曾相识,不免惊讶,即问“贵姓”。
C.“沧海事”用典,借指世事变化很大,暗含离乱之恨。
D.“秋山”一词点明了时令,也借秋高气爽表现了诗人见到表弟的喜悦之情。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首五言律诗,韵律和谐,对仗工整。
B.第三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情景,写出了由不识到相认、相忆的传神细节。
C.第三联与首句照应,写两人各叙分别后的情状,表现出了兄弟情深。
D.本诗采用浓墨重彩、层层渲染的手法,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一幕,有相当的感染力。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1)这首诗写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试从写作手法角度加以赏析。﹙4分﹚
(2)这首诗如何评价项羽的?说明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词题为“早行”,词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

上阕末句“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词的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各占春”描写的是什么景象?
(2)前人说这是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艺术方法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勤政楼①
杜牧
千秋佳节②名空在,承露丝囊③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 年年因雨上金铺④。
注:①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所建,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②千秋佳节: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③承露丝囊:群臣赠送的礼物。④金铺: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作具体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