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公羊传》)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⑵然后襄公鼓之      鼓:                
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⑵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译文:                                                                      
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战国策·齐策》,有删节。)
【注释】①孟尝君: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齐闵王时为相。其父田婴在齐宣王时为相,并受封于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之说。田婴死后,田文袭封地,封号为孟尝君。孟尝君好养士,据说有门客三千,成为以养士而著称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中还有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②责:同“债”,债的本字。下同。③冯谖:冯谖(xuān),齐国游说之士,孟尝君的门客。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何市而反反:返回
B.驱而之薛之:到……去
C.因烧其券因:因为
D.齐王谓孟尝君曰谓:对……说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于”与“孟尝君就国于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下面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自告奋勇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
B.冯谖假托孟尝君之命免掉了薛地老百姓的债。
C.孟尝君听完冯谖的汇报后不高兴地辞退了冯谖。
D.孟尝君被齐王遣回薛地才明白了冯谖的一片苦心。

昔一人苦贫特甚,而生平虔奉吕祖(指吕洞宾)。感其至心,忽降其家,见其赤贫,不胜悯之。念当有以济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粲然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如此,便可授子大道。其人曰:不然,我心欲汝此指头耳。
解释加点词语:
伸一指 ()汝欲乎 ()
假设你是吕洞宾,你会帮他实现愿望吗?为什么?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给加点词解释:
京中有口技者()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妇抚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题目。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曹操比袁绍己所不欲,勿施
B.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杂然前陈者
C.高祖之以成帝业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
D.犹鱼有水也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译文:

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译文: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军事的优势,得出“不可与争锋”的结论。
B.文段指出孙权具有政权、地理和民心的优势,得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的结论。
C.诸葛亮提出刘备应遵循“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方针。
D.诸葛亮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高祖的成功像曹操、孙权一样都因用人得当。

阅读下面古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请解释“坐断”的意思。

(2)“生子当如孙仲谋”,请分析词人用这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按照课文的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②置人所鱼腹中。(《陈涉世家》)
③欲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险而民附。(《隆中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