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按照课文的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②置人所鱼腹中 。(《陈涉世家》)
③欲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祲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险而民附。(《隆中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词语的感情色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牛头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②灵公:齐灵公,公元前581—554年在位。③饰:服饰,装 饰。④裂:作动词,撕破,撕毁。⑤内:内宫。⑥逾:越,过。⑦莫之服:即“莫服之”。之 ,代指“男子饰”。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国人尽之( )⑵相望而不( )
说说“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的意思。
全国女扮男装的事屡禁不止,齐灵王非常苦恼,晏子为他出了一个什么主意?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评价一下晏子和齐灵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鲁共公择言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儡,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梁王:即梁惠王,魏国国君。亦称魏婴。公元 前362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亦称梁国。②帝女:指夏禹女儿。③甘:甘美。④齐桓公:齐国国君,春秋之霸之一。⑤易牙:亦称狄牙,齐桓公的幸臣,善于逢凶迎。⑥煎熬燔炙:烹调的四种方法。⑦晋文公:晋国君主,名重耳,春秋王霸之一。⑧南之威:亦称南威,美女名。下文中的“白台”“闾须”也是美女名。⑨楚王:指楚庄王,楚国君主。⑩尊通“樽”。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旨酒( )⑵推南之威( )
说说“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的意思。
文中梁王对鲁共公的建议持怎样的态度?你是从哪句话可看出的?
鲁共公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劝谏梁王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郭琇劾明珠
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瑞卿名琇。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郭刚直性成,尝於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之。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探袖出视,乃一弹章。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案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选自《清稗类抄》)
【注释】①上:皇上。②刺:名贴。③移时:一会儿。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来不易( )⑵频频作引袖状( )
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的意思。
郭瑞卿为什么要弹劾明珠?
你认为郭瑞卿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8 分)
赵普
(1)普少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2)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4 分)
① 习:② 发:
③ 为:④ 明日: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②闺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4 分)
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4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阳之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阳之居不答。至舍,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曰:“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阳之居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选自《庄子•寓言》)
【注释】①〔沛〕与下文的“秦”“梁”均指古地名。②〔老聃(dān)〕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③〔邀〕逢,遇到。④〔舍〕旅店。⑤〔盥(guàn)漱(shù)巾栉(zhì)〕各种盥洗用具。⑥〔屦〕鞋子。⑦〔睢huī睢盱(xū)盱〕睢,张目仰视的样子。盱,睁开眼睛向上看。⑧〔辱〕污浊。⑨〔炀(yáng)〕烘干,烤火。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至于梁而遇老子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1)者弟子欲请夫子(  ) (2)谁与居(  )  (3)妻巾栉(  )
老子为什么“仰天而叹”阳之居不可受教?
阳之居接受了老子的批评吗?为什么这样说?
读了这篇短文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