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上是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不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由法律加以保护,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中普罗泰戈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3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与材料一有何关系?(2分)
(3)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4分)
(4)材料四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材料四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其意义如何?
(2)材料二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政治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与乾隆帝相比,英国国王的权力有何不同?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5)根据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基督教会主张以神为中心,认为上帝是人和宇宙的造物主,全知全能,至高无上;而人生来有罪,卑微渺小,无足轻重,只有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神和教会,才能求得来世“天国”永生,享受自由和幸福……与此相反,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他们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的权威,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文主义者但丁说,就人所完成的业绩而言,人的高贵超过了天神。莎士比亚说,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
材料二基督教会要人们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上则实行禁欲主义……而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和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应当追求知识,探索自然,欣赏艺术,享受友谊和欢乐。他们认为人所追求的东西是出于“天赋人性”。他们把发财和享乐的渴望视为美德善行,甚至说这是上帝眷顾其子民的标志。人文主义者薄伽丘和瓦拉等人认为现世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拉伯雷认为追求财富和个性自由就是幸福。
——上述材料均引自朱寰主编的《世界中古史》
请回答:
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述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的观点。
⑵说明基督教会和人文主义者观点对立的背景和性质。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宗教“异端”裁判大会

图二 被裁判为“异端”者被处死刑
请回答:
⑴什么是宗教“异端”?
⑵宗教“异端”有哪些表现?
⑶为什么天主教会要设立宗教“异端”裁判所?
⑷宗教“异端”与天主教会的斗争结果如何?

巴以问题是中东和平的中心问题。直到今日,巴以冲突问题仍然未能获得彻底解决,结合下图,联系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967—1982年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巴以和解
(1)按照1947年联大通过的决议,巴以分别建国。以色列国成立于何时?
(2)耶路撒冷的地位非常特殊,它被三大宗教视为圣地。这三大宗教分别是什么宗教?
(3)戴维营巴以和谈无果而终,多边首脑会议也无大的建树。这说明了什么?
(4)巴以之间争夺的主要战略资源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要充当在巴以和谈中充当调停人角色?(4 分)
(5)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当今世界解决地区冲突的最佳方案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意图向国会作证时说:“存在的最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限制苏联在东方的扩张和取得苏联对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支持。
  ——摘自《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1945年2月10日,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11日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 ——摘自《国际条约集》(1945-1947)
材料三:苏联本身准备和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以其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摘自《国际条约集》(1945-194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苏联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2分)
(3)结合材料一指出材料三表明了什么问题?(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