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常温下,某水溶液M中。
(1)若M中存在的离子只有:Na+、CH3COO、H+、OH,下列关系合理的是      
c(Na+)>c(CH3COO)>c(OH)>c(H+)   ②c(Na+)>c(OH)>c(CH3COO)>c(H+)
c(H+)>c(OH)>c(Na+)>c(CH3COO)   ④c(Na+)=c(CH3COO)且c(OH)=c(H+)
(2)若M由两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混合而成,其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且c(NH4)>c(Cl)>c(OH)>c(H),这两种溶液的溶质是      
(3)若M为0.01 mol/L的氨水,向其中加入等体积pH=2的盐酸溶液(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所得混合液中:c(NH4+)+c(H+)-c(OH)=         
(4)若M为20 mL稀硫酸和盐酸混合液,向该混合酸溶液中逐滴加入pH=13的Ba(OH)2溶液,生成BaSO4的量如图所示,当加入60 mL Ba(OH)2溶液时,C点溶液的pH=7(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试计算:

(i)最初混合酸溶液中c(H2SO4)=__________,c(HCl)=____________。
(ii)B点溶液的pH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可能用到的数据:1g2=0.30、1g3=0.48)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水的电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如图是现今常规生产发烟硫酸和硫酸的流程图:

(1)在④处二氧化硫被氧化成三氧化硫,④的设备名称是.该处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为提高三氧化硫的产率,该处应采用(填“等温过程”或“绝热过程”)为宜.
(2)在⑦处进行二次催化处理的原因是
(3)⑤处气体混合物主要是氮气和三氧化硫.此时气体经过⑥后不立即进入⑦是因为:
(4)20%的发烟硫酸(SO3的质量分数为20%)1吨需加水吨(保留2位有效数字)才能配制成98%的成品硫酸.
(5)在②处发生1500℃的“不完全燃烧”,即先混入少量干燥空气,然后在③处于700℃下再继续燃烧.试简述这种燃烧方式对环境保护是有利的原因

催化剂是化工技术的核心,绝大多数的化工生产均需采用催化工艺。
⑴人们常用催化剂来选择反应进行的方向。下图所示为一定条件下1mol CH3OH与O2发生反应时,生成CO、CO2或HCHO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O2(g)和生成物H2O(g)略去]。在有催化剂作用下,CH3OH与O2反应主要生成(填“CO、CO2或HCHO”)。

②2HCHO(g)+O2(g)=2CO(g)+2H2O(g)
△H=
③在稀硫酸催化下,HCHO可以通过反应生成分子式为C3H6O3的环状三聚甲醛分子,其分子中同种原子的化学环境均相同。写出三聚甲醛的结构简式:
④甲醇制取甲醛可用Ag作催化剂,含有AgCl会影响Ag催化剂的活性,用氨水可以溶解除去其中的AgCl,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⑵一种以铜作催化剂脱硫有如下两个过程:
①在铜的作用下完成工业尾气中SO2的部分催化氧化,所发生反应为:
2SO2+2n Cu+(n+1)O2+(2-2 n) H2O=2n CuSO4+(2-2n) H2SO4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催化脱硫的意义为;每吸收标准状况下11.2L SO2,被SO2还原的O2的质量为
g。
②利用下图所示电化学装置吸收另一部分SO2,并完成Cu的再生。写出装置内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现有A、B、C、D、E、F、G、H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与E、D与G分别同主族;E、F、G、H同周期;A分别与C、D可形成含有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M、N;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F位于B的前一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M的空间构型是
(2)A、D、E三种元素组成一种常见化合物,W与该化合物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且不带电,W的电子式为,工业上利用某一个反应可同时生产该化合物和H的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E、F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M、N均能结合H+,其中结合H+能力较强的是(填化学式),用离子方程式证明
(5)E分别与D、G形成摩尔质量相等的化合物X、Y,其中Y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常温下7.8 g X与水反应放出Q kJ热量(Q>0),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低碳循环”已引起各国家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和有效地开发利用CO2正成为化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l)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两组数据:

①实验2条件下平衡常数K= __________。
②实验3,若900℃时,在此容器中加入CO、H2O、CO2、H2均为1mol,则此时
____________(填“<”,“>”,“=”)。
③由两组实验结果,可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H_____________0(填“<”,‘‘>”,“=”)。
(3)己知在常温常压下: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已知该反应的△H>0,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________。
②目前,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减少CO和NO的污染,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5)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 10。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1×10mol/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mol/L。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⑦在表中的位置,请用化学用语
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
(2)⑥和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
(3)①、②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之比为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能将Fe氧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物质可发生如图中的反应,
其中B、C、G是单质,B为黄绿色气体,D溶液显碱性。
①写出D溶液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检验A溶液中溶质的阴离子的方法:______________.
③常温下,若电解1 L 0.1 mol/L的A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pH为12(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该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④若上图中各步反应均为恰好完全转化,则混合物X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