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道出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其中“闷雷”指的是( )
| A.国民经济破败凋残 | B.内战阴影挥之不去 |
| C.美苏冷战和平脆弱 | D.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
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作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得到“历史的青睐”是因为( )
①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②允许农民有条件出租土地 ③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 ④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④ |
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
| 粮食作物耕种 面积(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
| 粮食作物产 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其根本目的是( )
| A.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
| B.解决国家粮食短缺的窘况 |
| C.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 |
| D.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
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主要规定,其经济作用是( )
|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
| C.调整农业与工业的税收比例 |
| D.借助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发展工业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