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 |
D.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
A.光荣革命 | B.工业革命 |
C.文艺复兴 | D.1832年议会改革 |
“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为此颁布了()
A.自然法 | B.习惯法 | C.公民法 | D.万民法 |
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 B.组成“四百人会议“ |
C.发放公职津贴 |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