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0 年 l 月 18 日至 20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30 年来中央先后召开 5 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来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发展特色农牡业,抓好一些重点大型工矿企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产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西藏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赋予西藏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推进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和通信等设施建设;完善和落实各项增收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各族群众特别是农牧民收入;建立和健全杜会保降制度.配套了惠及各族人民的大量特珠优惠政策.如农牧民子女上学、农牧民养老保险等。在丈化上,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机构运行保障机制,推进基本丈化设施建设,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材料二 在中央大力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的同时,西藏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人口与资源的矛质也日益凸显。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西藏,自然资源虽极其丰富,但生态环晚极易破坏且难以恢复。
西藏作为传统的农牧业社会,本就存在着人口与土地、草场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拥有丰富矿产资源储备的西藏,吸引了大批资金涌入进行勘探开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促使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树立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对西藏显得尤为重要。
(1)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中央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中西藏的事例,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氏族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一段时间,许多地区粮、油和副食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引起社会的关注,牵挂着共和国总理的心,当然也牵动了同学们的心。为此巴中市某中学高一年级某班同学组织了一个“粮油价格波动研究”小组,并迅速开始了合作探究。研究小组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到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和观点:
①超市中,“金龙鱼、鲁花等食用油卖价已涨了8到10元”。目前每5升的食用油平均上涨的幅度都在10元左右。面粉价格也有所上调。“25千克装的面粉价格由原来的52元一袋卖到60元一袋。”大米每斤平均上涨3—4毛钱。
②我国粮食生产一方面实现连续3年丰收,但是,另一方面部分省市的自然灾害造成粮食的缺口不小,工业用粮增加,引起供不应求。
③同学们在采访农民伯伯时了解到:近年来粮食的生产成本上升,如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也造成了粮价上涨。
④本轮粮油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影响是始作俑者,国内流通领域闻风而动,涨价获益中绝大部分落入他们的腰包。农民在此次粮油价格上涨中实际收益并不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粮油价格上涨的原因。

2011年2月21日,利比亚发生骚乱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从利比亚撤出中国公民。在国内各部门、军队、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和中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从利比亚安全有序展开撤离行动。截止3月2日,我国政府从利比亚全部撤出中国公民35860人。
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成功撤离利比亚中国公民的哲学依据。

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年11月25日消息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已经启动。我国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或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或是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作出表率……..他们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有些观众是含着泪水看完他们的先进事迹的,他们说,“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是年底中国人的一部精神史诗,它给人鼓舞,给人力量,弘扬了主旋律,是媒体成功打造的精神品牌。
(1)从价值观角度分析“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有何意义?
(2)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你打算如何向英模学习,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广大农民勤劳致富,农村的马路宽了,房子高了,农民的口袋鼓了,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越来越富裕的生活。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2)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失足,你可能马上站立;失信,你也许永远难挽回”。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关系着个人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近年来,各地都着力梳理“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城市社会风气,打造“信用城市”的品牌,并突出“诚实守信”的主题,深入进行诚信经营、信守合同、服务优质等方面的教育。
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打造“信用城市”的品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