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许多地区粮、油和副食品价格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引起社会的关注,牵挂着共和国总理的心,当然也牵动了同学们的心。为此巴中市某中学高一年级某班同学组织了一个“粮油价格波动研究”小组,并迅速开始了合作探究。研究小组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到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和观点:
①超市中,“金龙鱼、鲁花等食用油卖价已涨了8到10元”。目前每5升的食用油平均上涨的幅度都在10元左右。面粉价格也有所上调。“25千克装的面粉价格由原来的52元一袋卖到60元一袋。”大米每斤平均上涨3—4毛钱。
②我国粮食生产一方面实现连续3年丰收,但是,另一方面部分省市的自然灾害造成粮食的缺口不小,工业用粮增加,引起供不应求。
③同学们在采访农民伯伯时了解到:近年来粮食的生产成本上升,如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也造成了粮价上涨。
④本轮粮油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影响是始作俑者,国内流通领域闻风而动,涨价获益中绝大部分落入他们的腰包。农民在此次粮油价格上涨中实际收益并不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粮油价格上涨的原因。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指出,过去“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指出,“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让人民幸福是政府工作的主题。2012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计比上年增长19.8%。其中教育支出安排3781.32亿元,增长16.4%;医疗卫生支出安排2035.05亿元,增长16.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5750.73亿元,增长21.9%;住房保障支出安排2117.55亿元,增长23.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安排493.84亿元,增长18.7%。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国家是怎样发挥财政的作用改善民生的。
中国号称“自行车王国”,但现在恐怕要加上一个“电动自行车王国”的称号也当之无愧。五年前,电动自行车还是“稀罕物”,价格高达4000元左右,利润十分丰厚,使自行车厂、摩托车厂、电池厂纷纷转型生产电动自行车。随着近千家企业加入生产电动自行车行列,展开了价格、品牌、技术、服务等竞争,不仅使电动自行车的平均价格降至1500—2000元之间,而且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电动自行车产量、出口量最多的国家;电动自行车品种、型号最多的国家;电动自行车质量、技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我国电动自行车业发展过程是怎样体现价格变动对生产影响的?
材料: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但是它的推行却困难重重,像酒楼做出的一桌饭菜,成本要素的价格是隐蔽的和不稳定的,税务部门要对一个服务产品的增值额进行核算很困难。为此,国家把上海作为先行试验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向北京、天津和广东等地推广,采取“分档分行业税率”等具体措施加以落实,使这项改革在曲折中得以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营改增”的认识。
材料: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有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实现“保八”的目标;全世界都以敬佩和畏惧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东方的群体,他们的名字就叫中国工人。美国《时代》杂志16日宣布,“中国工人”作为唯一一个群体获得亚军。这肯定了中国工人在苦难面前挺起的不屈的脊梁,肯定了他们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贡献。中国工人入围《时代》年度人物又一次振奋了民族精神。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中国工人为什么要挺起“不屈的脊梁”?(6分)
(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