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 )
A.鉴往知来 | B.以古讽今 | C.厚今薄古 | D.贯通古今 |
宋真宗于997年继位为帝。1018年,他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副宰相)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的特别的任命,向敏中肯定很高兴。”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根源于人事任命权 |
B.科举制度比前代有所弱化 |
C.官职变更失常源于皇权至上 |
D.仆射权力过大导致皇帝猜忌 |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宋朝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抑制土地兼并 |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
C.加强对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
D.抽调精兵强将充实边疆 |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 B.中央集权的加强 |
C.宗法制的消亡 | D.分封制的巩固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
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 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 |
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 D.决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
A.英国 | B.法国 | C.日本 | D.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