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材料三 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
中卷:“西政” |
诸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
下卷:杂类之书 |
游记.报章.格致 |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图片是另一种历史语言,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读下面的一组图片,探究问题。
请回答:
(1)图2是哪一类型的企业?图3中的企业是谁创办?由图1到图3反映中国近代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辛亥革命后,图3这一类型的企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引发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图4中企业创立于何时?该企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有何改变?
(4)早在20世纪30年代,苏俄也做过类似的调整。面对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和人们的不满情绪。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的掌握他们。”为此,苏俄推行了一种怎么的经济政策?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反思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不断探索防止和消除战争的方法,并作出了不懈努力。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材料二“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欧洲共同体,后来发展成欧盟。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战争的爆发。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运用国家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
材料三中东是世界上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它一直沉浸在战火与鲜血之中。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的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珍珠港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何影响?1937年12月,日本在中国战场还犯下了哪一反人类的暴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中国于哪一年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防止战争,维护和平?(至少写出两条措施,3分)
民主法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兄弟。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他们肤色的深浅,而是品格的优劣为评价标准的国家里。
——1963年马丁·路德·金的演说《我有一个梦》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以人为本核心理念贯穿于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十八大特稿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一观点?在美国,“奴隶的儿子”通过哪一部法律文献获得了解放?这部法律文献是由谁颁布的?
(2)启蒙思想传播到中国后,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统治”,新中国成立后在制度建设和完善法律体系方面做了哪些努力?请各列举一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法制的认识。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一历史人物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或民用工业。
(2)你能认出图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一重要人物,请写出来。
(3)图三历史人物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是图四历史人物等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这场运动的时间和口号。(3分)
史实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史实来源于史料。下列两则史料,都涉及了哪一史实?分别描述了这一史实的什么方面?
甲: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
乙: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
(2)史实提炼为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定义“洋务运动”:“清朝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等多方面的活动。”写出“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具体表现(各一例),并依照这一定义概念的方式,从时间、目的和内容等方面,定义“戊戌变法”。
(3)史实形成于节点。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五四运动”的重要节点。从图一推测这次运动的直接原因。简述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图二照片中文字为“上海总工会”,根据上海总工会官网介绍,上海总工会于1925年五卅运动中成立,此图应为《“五卅”运动爆发时上海总工会的游行队伍》,而非《“五四运动”中上海民众声援北京学生》图片。)
(4)上述特性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