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部位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I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部位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是 。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 抑制剂,原因是 。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根椐细胞分裂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是因为随着细胞体积增加,其相对表面积就越__________,物质运输的效率就不能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
(2)甲图是一个细胞分裂周期示意图,其中a、b、c、d、e代表不同时期;乙图中A、B、C代表某些时期细胞内的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量的相关变化。那么e期加倍的物质是________,b期是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c期的染色体数目可用乙图中的________表示。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核DNA变化过程图象是________
(4)细胞中的10条染色体DNA用15N标记,放在14N培养基中连续2个细胞周期,在第一个周期的中期含15N的染色体________条,含15N的染色单体________条,在第二个周期的后期含15N的染色体_________条。
如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_________层生物膜。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C点和D点相比,C点时叶绿体中[H]的含量_________(较低、相等、较高)。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将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__________,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
将20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加入500mL的密闭容器内,该容器内酵母菌不同呼吸方式的CO2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
(2)密闭容器内开始产生酒精的时间是_________(填“6h前”、“6h时”或“6h后”)。
(3)8h时细胞内ATP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此时合成ATP所需能量____(填“能”或“不能”)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4)在a、b两曲线相交时,b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量为a曲线的_____倍。
(5)酵母菌的CO2的总释放速率在6h时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h时。
(6)假设0~2h消耗0.1mol葡萄糖,能产生______mol ATP,产生的水中的氧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入CO2。
植酸酶,是酶的品种之一,在动物饲料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植酸酶能分离出植酸分子中的磷,将植酸(盐)降解为肌醇和无机磷,同时释放出与植酸(盐)结合的其它营养物质。
(1)饲料加工过程温度较高,要求植酸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植酸酶的 ,最终通过改变植酸酶的 ,再通过基因工程得到新的植酸酶。
(2)培育转植酸酶基因的大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原料磷的利用率。将植酸酶基因导入大豆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
(3)为了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科学家将带有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 方法转入猪的 中。将早期胚胎培养至一定时期通过 方法,从而一次得到多个转基因猪个体。
(4)若这些转基因植物被推广种植,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
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______________做实验。选用该材料的原因是它___________。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___________中,由于_______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科学家将该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铺在水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________。
(4)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表中数据显示,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 ;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5)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的表面积扩大,膜对离子和分子的通透性提高。对上述实验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