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汉大昌文献公刘殷卒。殷为相,不犯颜忤旨,然因事进规,补益甚多。汉主聪每与群臣议政事,殷无所是非;群臣出,殷独留,为聪敷畅条理,商榷事宜,聪未尝不从之。殷常戒子孙曰:“事君当务几谏。凡人尚不可面斥其过,况万乘乎!夫几谏之功,无异犯颜,但不彰君之过,所以为优耳。”官至侍中、太保、录尚书,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乘舆入殿。然殷在公卿间,常恂恂有卑让之色,故能处骄暴之国,保其富贵,不失令名,以寿考自终。
……
三月,汉主聪立贵嫔刘娥为皇后,为之起凰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以为:“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非以兆民之命,穷一人之欲也。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陛下践阼以来,已作殿观四十馀所,加之军旅数兴,馈运不息,饥馑、疾疫,死亡相继,而益思营缮,岂为民父母之意乎!今有晋遗类,西据关中,南擅江表;李雄奄有巴、蜀;王浚、刘琨窥窬①肘腋;石勒、曹嶷贡禀渐疏。陛下释此不忧,乃更为中宫作殿,岂目前之所急乎!昔太宗居治安之世,粟帛流衍,犹爱百金之费,息露台之役。陛下承荒乱之馀,所有之地,不过太宗之二郡,战守之备,非特匈奴、南越而已。而宫室之侈乃至于此,臣所以不敢不冒死而言也。”聪大怒曰:“朕为天子,营一殿,何问汝鼠子乎,乃敢妄言沮众!不杀此鼠子,朕殿不成!”命左右:“曳出斩之!并其妻子同枭首东市,使群鼠共穴!”时聪在逍遥园李中堂,元达先锁腰而入,即以锁锁堂下树,呼曰:“臣所言者,社稷之计,而陛下杀臣。朱云有言:‘臣得与龙逄、比干游,足矣!’”左右曳之不能动。
大司徒任、光禄大夫朱纪、范隆、骠骑大将军河间王易等叩头出血曰:“元达为先帝所知,受命之初,即引置门下,尽忠竭虑,知无不言。臣等窃禄偷安,每见之未尝不发愧。今所言虽狂直,愿陛下容之。因谏诤而斩列卿,其如后世何!”聪默然。
刘后闻之,密敕左右停刑,手疏上言:“今宫室已备,无烦更营,四海未壹,宜爱民力。廷尉之言,社稷之福也,陛下宜加封赏;而更诛之,四海谓陛下何如哉!夫忠臣进谏者固不顾其身也,而人主拒谏者亦不顾其身也。陛下为妾营殿而杀谏臣,使忠良结舌者由妾,远近怨怒者由妾,公私困弊者由妾,社稷阽②危者由妾,天下之罪皆萃于妾,妾何以当之!妾观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心常疾之。不意今日身自为之,使后世视妾由妾之视昔人也!妾诚无面目复奉巾栉③,愿赐死此堂,以塞陛下之过!”聪览之变色。
任等叩头流涕不已。聪徐曰:“朕比年已来,微得风疾,喜怒过差,不复自制。元达,忠臣也。朕未之察。诸公乃能破首明之,诚得辅弼之义也。朕愧戢于心,何敢忘之!”命等冠履就坐,引元达上,以刘氏表示之,曰:“外辅如公,内辅如后,朕复何忧!”赐等谷帛各有差,更命逍遥园曰纳贤园,李中堂曰愧贤堂。聪谓元达曰:“卿当畏朕,而反使朕畏卿邪!”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失令名,以寿考自终令:善,美好 |
B.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牧:治理,管理 |
C.四海未壹,宜爱民力爱:喜爱,喜好 |
D.天下之罪皆萃于妾萃:聚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谏诤而斩列卿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岂为民父母之意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C.以塞陛下之过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D.而人主拒谏者亦不顾其身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A.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
B.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
C.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
D.晋氏失德/大汉受之/苍生引领庶几息肩/是以光文皇帝身衣大布/居无重茵后/妃不衣锦绮/乘舆马不食粟/爱民故也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主刘聪立贵嫔刘娥为皇后,并为之大兴宫室,廷尉陈元达认为这是以无数百姓的性命来满足一人的欲望,是穷奢极欲之举,于是极力反对。 |
B.朝中诸大臣因偷窃俸禄,和陈元达相比深感惭愧,于是集体叩头恳求汉王刘聪宽恕敢于直谏的陈元达。 |
C.刘娥皇后深明大义,对汉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尤其那句“使后世视妾由妾之视昔人也!”带给我们鉴古思今明得失的深深思索。 |
D.选文中的刘殷是采取几谏的方式委婉劝谏,既不触犯龙颜,又能让汉王乐于接纳;而陈元达则是以锁腰方式直谏。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出,殷独留,为聪敷畅条理,商榷事宜,聪未尝不从之。
译文:
(2)时聪在逍遥园李中堂,元达先锁腰而入,即以锁锁堂下树。
译文:
(3)外辅如公,内辅如后,朕复何忧!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与元微之书①
白居易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②,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云:危慑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问,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③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选自《白氏长庆集》,有删节)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被贬为通州司马。②牵挛乖隔,指各有拘牵,不得相见。⑧余习,这里指作诗的习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阔:宽广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方寸:指心绪
C.又有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提挈:扶助
D.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殚:尽,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且置是事,略叙近怀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C.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流水周于舍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居易与元稹友情深厚,如胶似漆,却相距遥远,如处胡越。别久思切,所以悲叹人生苦短,未来不可预测,命运无力改变,深感凄楚无奈。
B.白居易叙写读到元稹病危时写给他的书信,吟诵元稹病中“闻君谪九江”时所写的诗作,这既表达了对元稹病况的担忧,又体现了二人是患难相扶的知已。
C.自居易倾吐了贬官后的三泰:亲人团聚,衣食自给,山水胜绝。将困窘生活诗意化,既表现了随遇而安的旷达情怀,也表现了惟恐好友“忧望”的良苦用心。
D.白居易夜深不寐,赠诗元稹,以往昔之富贵反衬今日之沦落,以“笼鸟槛猿”喻自己和好友遭贬的困顿处境,表现出宦海浮沉、相见无期的失意抑郁之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译文:
(2)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
译文:
(3)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任将
曾巩
(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
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①,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
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
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②,规免商筭③。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闲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
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④,此可谓小其名而崇其势矣。
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拱挹指麾,而天下一定,不知封疆之忧,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本朝政要策》
【注】①筒瓦: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②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③商筭:商业赋税。④衄:失败,受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久其官而责其成责:要求。
B. 趣作,无复言趣:通“促“,急,赶快。
C. 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易:轻视。
D. 外则交州、高丽王请吏向化向化:接受教化。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小其名而崇其势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计
B. 取姚内斌于俘虏师不必贤于弟子
C. 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王无异于百姓之以为王爱也
D. 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
①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②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③以居则安,以动则胜④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⑤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⑥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
A.①③⑤ B. 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任用将领,以恩德、诚意来感动将领,赏赐边关将领大量钱财,对将领的一些细节不予苛求,使将领们尽心尽责为国效力。
B.太祖曾经下令为郭进建造府第,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有关官员认为郭进不是亲王、公主,不得使用筒瓦建房,后来太祖说他看待郭进和自己儿女一样,并催促赶快施工。
C.郭进驻扎在西山,军纪严明。太祖常常假借郭进除掉犯罪的戍卒,于是派遣这些戍卒去西山,并且说:“我想赦免你们,但郭进要杀你们。”
D.李汉超驻守关南,所属州郡租税钱有七八万贯,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卒钱财。后来李汉超私自开设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市场,太祖知道后免征他的赋税。
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
译文:
(2)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
译文:
(3)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始数岁,未学也始:开始
B.又以亲戚故,甚狎狎:亲近
C.察其意甚恨恨:遗憾
D.说大人,则藐之藐:轻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后进和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
A.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 B.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C.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D.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乃能感悔,摧折复学虽日为文,中心自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与友人彭雪涛书
于成龙
广西柳州罗城,偏在山隅,土司①环绕,山如剑排,水如汤沸,蛮烟瘴雨。北人居此还者什不得一二。
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同年生王吉人,劝勿往。私心自度:“古人‘利不苟趋,害不苟避’之义何为?”俯首不答。抵舍,典鬻田屋,得百金,携苍头②五人,拜先祠,别老母,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
行及湖南冷水滩,卧病,扶掖陆行。之桂林,皆劝以善调治,勿亟赴罗城。抱痾之人,至是胆落,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到县庭,无门垣,草屋三间,内廨支茅穿漏,四无墙壁。郁从中来,病不自持,一卧月余。从仆环向而泣,了无生气。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凡有陋弊,清察厘革。无几何,一仆死,余仆皆病。万里一身,生死莫主。夜枕刀卧,床头树一枪以自防。然思为民兴利除害,囊无一物,猺獞虽顽,无可取之资,亦无可杀之仇也。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申明保甲,不得执持兵器。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渐次人心信服,地方宁静。而地与柳城西乡接境,其人祖孙父子,生长为贼,肆害无已。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渠魁③俯首,乞恩讲和,掳掠男女牛畜皆送还。敢有侵我境者,竟行剿灭,而邻盗渐息。
嗣后官民亲睦,环集问安,如家人父子。而民俗婚丧之事,亦皆行之以礼,感之以情。罗城之治,如斯而已。
自数年来,本非为功名富贵计,只欲生归故里。日二食或一食,读书堂上,坐睡堂上。首足赤露,无复长官之礼。夜以四钱沽酒一壶,无下酒物,快读唐诗,痛哭流涕,并不知杯中之为酒为泪也。回想同僚诸人,死亡无一得脱。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偶书寄,以发知己万里一慨。
(节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土司:元、明以来,在西北、西南等蛮苗地区设置由少数民族的首领充任世袭的官职。②苍头:仆人。③渠魁:盗寇中的首脑。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鬻田屋,得百金鬻:卖。
B、凡有陋弊,清察厘革厘:整理。
C、皆劝以善调治调治:调整,治理。
D、申明保甲申明;陈述,说明。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作者于成龙“利不苟趋,害不苟避”的一组是()
①门内外但闻哭声,不复回顾②往日豪气,不知消磨何所矣
③乞归无路,扶病理事,立意修善,以回天意④万里一身,生死莫主
⑤约某乡民练兵,亲督剿杀⑥事至万不得已,则勉强为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罗城赴任之前,朋友王吉人曾劝告于成龙,不要去那蛮荒僻野之地,于成龙没有动摇。
B、于成龙熬过了数年的艰难生活,既是为了能向朝廷表明自己的节操,也是为了能有朝一日能加官进爵。
C、于成龙经常一个人喝酒吟诗,想到自己的处境则痛哭流涕,可见他是一个性情中人。
D、在于成龙的精心治理下,罗城安定太平,官民之间像家人一样和睦融洽。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授后,亲者不以为亲,故者不以为故。
(2)间有截路伤命,无踪盗情,必务缉获,推详真实。
(3)是以赴蜀之日,益励前操,至死不变。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①书
〔清〕侯方域
仆窃闻君子处己,不欲自恕而苛责他人以非其道。今执事之于仆,乃有不然者,愿为执事陈之。
执事,尝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及仆稍长,求友金陵,,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炤,汝当持刺拜于床下。”语不及执事。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今执事乃责仆与方公厚,而与执事薄。噫,亦过矣。
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愿更以道之君之友陈君定生、吴君次尾,庶稍湔②乎。”仆敛容谢之曰:“光禄身为贵卿,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执事含怒不已,仆诚无所逃罪矣!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洶洶③,阮光禄宣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仆与左诚有旧,亦已驰书止之。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
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改。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而奈何阴毒左计一至于此!仆今措此身甚易。独惜执事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酬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而义婉也。仆且去,敢述其区区,不宣④。
——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
[注]①阮光禄,即阮大铖,明末戏曲家。曾依附阉官魏忠贤,魏党事败,被罢官。明亡后,福王在南京即帝位,马士英执政,阮大铖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不久晋为兵部尚书。他索贿敛财,镇压异己,对东林、复社诸人立意报复,大兴党狱。顺治三年因病发而死。②湔:(音煎jiān)洗刷。③洶洶:(音兄)惶惶不安。④不宣,即言不尽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大人送之曰之:我 B.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行:辈分
C.然不得不绝矣绝:断绝 D.必至杀尽天下士以酬其宿所不快宿:住宿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阮大铖并非君子的一组是()
①今执事乃责仆与方公厚,而与执事薄②执事含怒不已
③阮光禄宣言于清议堂④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
⑤乃嫁祸而灭人之族⑥长揖谢过,岂为晚乎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侯方域与阮大钺曾同朝为官,两人相处得颇为融洽。但侯方域游历金陵时,并未拜访阮大铖。
B.阮大铖曾通过王将军结交侯方域,其目的是希望侯方域为自己说情,结果遭到了侯方域的拒绝。
C.侯方域认为阮大铖如果真想与天下名士结交,那就必须有所悔改,否则,必将遭到后人的鄙弃。
D.这封信开门见山地指出了阮大铖并非君子,然后一层一层地指出阮大铖所做之事并非君子所为,义正词严地谴责了阮大钺。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阮光禄宣言于清议堂,云子与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
②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改。
③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