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相同。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能进行兴奋传递的是B处和D处,能进行兴奋传导的是A处和C处 |
B.若在C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和B处的骨骼肌细胞膜上都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
C.图中能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只有D处 |
D.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 |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
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 | 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 |
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
B.大脑皮层V区受损伤患者不能写字 |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前末梢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以下关于电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
B.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中任何一个产生神经冲动均可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
C.神经递质阻断剂可以阻断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 |
D.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可使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
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