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下列图片
图片一 元杂剧壁画 图片二 同光十三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杂剧能够兴盛的原因?
(2)图片二反映了同治光绪年间的什么戏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剧种的艺术特色。
(3)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至于其他方面,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只有三个上等阶级的人才能担任一切官职;只有第一阶级的人才能担任最高的官职。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三: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人民版教材
材料四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有些人想用这些事情来毁谤梭伦,事实是这样的,当梭伦要制定解负令时,他曾预先告诉一些贵族,后来,像同情平民的人所说的那样,他被他的朋友以谋胜算了,但打算毁谤他的人就说他自己也取得一份。因为这些人借了钱,买来许多土地,等到不久以后实行取消债务时,他们都成了富翁;据说后来以祖传财富闻名的那些家族就是起源于此。
-—亚里士多德关于梭伦改革的论述
请回答:
(1)有人说,商鞅变法通过限制特权,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材料一中是如何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保障这一思想实现的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场改革划分等级的标准。各适应了那个阶级或阶层的政治需要?
(3)根据材料一、三,比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内容中经济政策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4)材料四中对梭伦的不同评价主要围绕哪一问题?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评价?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没有周公不会有武王灭殷后的一统天下;没有周公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明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此所以孔子要梦见周公,更称赞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后人称周公曰“文”!我们不是过分强调周公,他一人也做不出许多伟大事业来,但他是这许多事业中的代表人物,历史上这种代表人物越多,文明越昌盛……。”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材料三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我们研究制度,必然是一种通学。一方面,每一制度,必前有所因,无可凭空特起,必须通古今;又一方面,每一制度,同时必与其他制度相通合一,始得成为某一时代、某一政府之某一制度,必须通彼此。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周公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指出作者在评价周公时有何突出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两个基本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内阁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通古今”、“通彼此”的理解(各举两例)。
中外科学家都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7月8日,年仅12岁的詹天佑作为中国第一批官办留美学生留学美国。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司成立,1906年詹天佑又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花几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此路原定六年完成,詹天佑却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了。詹天佑认为,“中国正在觉醒,已感到需要铁路。几乎在中国各地,现在都需要中国工程师,用本国的资金,修筑中国自己的铁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2)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从詹天佑生活的社会环境、人格魅力等方面简要探究影响历史人物成才的因素或条件。(5分)
无产阶级革命家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列宁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画面很清楚地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和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是如何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关系的?(2分)举两例说明以列宁为首的俄共(布)是如何践行自己的观点的?(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时代“游行的队伍”应该是指什么事件?(1分)图中邓小平时代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哪两项重大决定?
(3)材料三中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乔治·华盛顿、孙中山、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孙中山主要活动列表
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
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
1773年,援助波士顿 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指挥波士顿、特伦顿等战役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 1787年,被推选为制宪会议主席 1789年,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793年,再次被推选为总统 1796年9月,发表告别辞 |
1894年,创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底,武昌起义爆发后回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组织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 1917、1920年,发起两次护法运动 1924年,促成国共合作;抱病北上 |
——根据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
材料二
请回答: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反映了甘地的部分奋斗历程,它们所代表的事件分别是什么?请对图1所代表的事件作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