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读数:图8所示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天平读数是________g,电压表读数是________V。
(2)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图中的电流表尚未接入电路,连接时电流表应选0~_______A的量程.
②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反偏(即逆时针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③聪聪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2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9中滑片P向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
④聪聪移动滑片只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27A,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是________Ω(结果保留l位小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W。
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的器材有:正方体木块、读数准确的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棉布、毛巾等.
⑴在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很难读数.请分析其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解决上述问题,某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请说明利用该装置是如何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
答:当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处于_______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______的大小.
⑶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为什么能解决上述问题?
答:因为无论长木板是否做______________,木块都处于________都______选填“容易”或“不容易”)读数.
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小明的做法及图中的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选用海绵而不选用木板之类材料的原因是.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
(5)在这个实验中主要用到了方法。
如图所示,这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
|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
|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
|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
(2)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若小车所受的阻力为零,它将.
(3)当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过程中,共受到个力的作用.
如图甲是小东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东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选填“相同”或“相反”),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所用滑轮起的作用是 。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东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东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东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
|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
| D.小卡片容易扭转 |
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目的是:。
|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 1 |
30 |
15 |
倒立、缩小的实像 |
| 2 |
25 |
16.7 |
|
| 3 |
20 |
20 |
倒立、等大的实像 |
| 4 |
15 |
倒立、放大的实像 |
|
| 5 |
5 |
正立、放大的实像 |
(3)按如图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下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_____________ cm。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③若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若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______(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