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7.7%,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与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为类似的是
| A.斯大林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 |
| C.世界经济危机下的罗斯福新政 | D.20世纪末美国的“新经济” |
下图反映了西方先进交通工具对中国的影响。这种情形,最早在中国出现大致应该在什么时候
|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 |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 D.20世纪三四十年代 |
“十年以后,欧洲虽未完全恢复,却已有相当大的改观。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在1945年,即使是一位最乐观的预言家,也无法想象到这种文明所具有的广泛程度和它的特征。”西欧这种“改观”出现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
| A.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 |
| C.社会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改革 |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德国和欧洲的分裂,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欧洲被削弱的结果 | B.大国强权政治的结果 |
| C.苏联作用的结果 | D.美国的作用结果 |
二战后期,涉及到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内容的重要国际会议有()
①开罗会议②华盛顿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波茨坦会议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如右图所示,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英国市民生活变得富有 |
| B.工厂制的广泛推行 |
| C.制造钟表的成本更低 |
| D.英国政府的大力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