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针对农村消费不足的现状,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政策。政策规定:农户购买指定厂家的产品,可领取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以直补方式给予的销售价13%的补贴。财政部、商务部决定2007年底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开展“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试点工作”。后经国务院批准,试点推广到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家电下乡”刺激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
继“家电下乡”之后,国家又出台了鼓励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试点省、市凡在规定时间内内交旧家电并购买新家电的购买人,可享受新家电售价10%的财政补贴。
材料二一些老人认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虽然生活好了,但也不能把勤俭节约的传统丢掉。旧的家电还有用,为什么要换新的?
材料四还有人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表示担心。他们认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好是好,可是难保有的商家以残、次落后的商品,冒充新产品下乡、换旧,再说了,换下来那么多的旧家电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新的污染?
(1)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的制定及推行的合理性。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有的老人不赞成“以旧换新”?
材料三也有人认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有益于国家经济发展,何乐而不为哪?
(3)“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益,你认为“益”在哪里?
(4)请你运用有关政府的知识,给这些人做解释,打消他们的担心。
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2)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说明为什么要信息公开化?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材料二: 2013年3月5日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参会的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09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归侨代表35名;妇女代表699名;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代表中,其中74名代表为“80后”,2名代表为“90后”。
材料三: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1000多件,使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1988年以来,全国农村普遍进行了3~4届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多数村民委员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制度。我国公民的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要为选举活动服务。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统计数字,是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因此它必须是真实的。但多年以来,统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人民群众对“数字造假”看得最清,受害最深,对这一腐败行为深恶痛绝。
为了杜绝“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消极腐败现象,准确衡量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同时为制定政府的客观政策提供科学的统计资料,2012年某市统计局制定和落实《关于市统计局2012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考核情况的反馈》,对“数字造假”者亮起红灯,并且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对“数字造假”者亮起红灯?
中美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由于双方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加强相互了解与信任、避免误解误判尤为重要。2012年5月4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开始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中,梁部长与美方就两国两军关系、国际和地区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在两国两军关系上,梁部长表达了中方重视发展两国两军关系的愿望,阐述了胡锦涛主席关于打破历史上大国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探索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要讲话的意义,强调亚太地区非常广阔,完全可以容纳中美这样两个国情迥异、战略需求和利益不同的大国。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强两国两军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期待。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分析中美之间的关系。
(2)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中美关系。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我国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使我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开启航天新时代;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目前有近2 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卫星通讯、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材料二 “蛟龙”号的诞生和启用实现了中国古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北京时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 062米。科研人员说:“我们要有冒险精神,但绝不当赌徒。”下潜至7 000米,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标志着“蛟龙”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深海潜水器成为海洋科学考察的前沿与制高点之一,标志着中国海底载人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认识。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人“上天入海”从未停下脚步的认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