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回答下列工、Ⅱ两个小题。
I.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
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四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
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果=3:1:3:1
实验3:甲番茄植株×乙番茄植株→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果=2:2:1:1
实验4: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
果
(1)番茄的果实颜色性状中, 果是隐性性状。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 。
(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 或 种,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 。
(3)实验2中甲、乙两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依次是 和 。
(4)实验3中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 和 。
(5)实验4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 ,共有 种基因型。
(6)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2子代中的有茸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 。
Ⅱ.有人在一个数量足够多的油菜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株矮秆植株,为了探究其原因,他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I.让这株矮秆油菜自交,后代植株均表现为矮秆。
II.将实验I得到自交后代分别作父本和母本与正常油菜杂交,获得F1植株。
III.将F1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植株形成F2群体。在所有的F2群体中,正常植株与矮秆植株的比例均为3:1。
IV.取实验II获得的F1植株,分别与正常亲本植株、变异亲本植株杂交,观察其后代的表现型。
(1)实验I的目的是 。
(2)实验者试图通过实验II来判断 。
(3)根据实验III中F2群体的表现型,能够得出 、 、 结论。
(4)实验IV是为了 。
下图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据图回答:
(1)在基因工程中,A→B为技术。其中b过程使用的酶是 。
(2)B→C为转基因绵羊的培育过程,c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和
技术。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让培养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O2,其主要作用是。
(3)B→D为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其中d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
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a如果,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b如果有
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甲图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
置,在密闭的玻璃钟罩中放一株植株和CO2缓冲液,钟罩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气体体积如图乙中的A曲线所示。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请据图回答:
|
|
请仔细观察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是某动物细胞的细胞分裂,其中A图是_________________时期。B图是_____ __________时期。
(2)A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图所示的细胞中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A图所示细胞代表的动物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B图所示细胞代表的动物体细胞内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4)A、B两图所代表的动物(是或不是)同一种动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⑦中,具有双层膜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2)结构⑥⑦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甲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
(4)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________。
(5)若图左侧表示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则乙、丙、丁三种物质中最可能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