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列《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引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国家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 英国(1851年) |
48% |
52% |
| 法国(1851年) |
75% |
25% |
| 俄国(1851年) |
93% |
7% |
| 美国(1850年) |
87% |
13% |
A.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城市化过程
B.农奴制下的俄国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
C.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D.法、美等国尚未开始工业化进程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9世纪90年代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 A.康有为 | B.梁启超 | C.严复 | D.姚莹 |
鸦片战争前后萌发的新思潮,其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贵华夏,贱夷狄”,维护中国传统文化 |
| B.“贵华夏,贱夷狄”,维护清朝统治 |
| C.向西方学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
|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主要资料来源于
| A.《四洲志》 | B.《瀛环志略》 | C.《华事夷言》 | D.《康輶纪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