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全诗的诗眼就在一个“悲”字,请简述作者如何写“悲”的。
就这首诗最突出的“对比反衬”手法作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魏博,古地名。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小题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对这首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这里用的是炎帝的小女儿游东海溺死而变为精卫鸟的典故,意思是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来填海。
B.“刑天舞干戚”中的“舞”字用的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个胸怀壮志、宁死不屈的威武斗士形象。
C.诗中的“既无虑”、“不复悔”,是说精卫、刑天始终坚持斗争,对死亡无所顾虑,即使是死,也对自己的行为毫不反悔。
D.“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是说,只要有雄心壮志,能够坚持等待,实现愿望的美好时刻就一定会到来。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平淡自然,别具一格。表面上情绪激动、高昂豪放,其实仍然不失“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味。
B.诗的开头两句用了对比手法,说精卫力量微弱,又说东海浩瀚,一“小”一“大”突出了精卫的坚强意志。
C.这首诗每句五个字,一共八句,没有对仗句,诗歌的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从体裁来看,是一首五言古体。
D.全诗歌颂了精卫和刑天坚强勇敢的斗争精神,寄托了诗人慷慨不平之情,说明隐居的陶渊明并未忘掉现实。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上片第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下片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闲游
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注: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
词的起首三句有怎样的作用?试简要说明。
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故国之思,试结合下片前三句具体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