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以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成功 | B.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 |
C.日不落帝国建立 |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
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尽占,……洋人势力挟重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A.限制私人资本 | B.与外商争夺市场 |
C.保护外商企业 | D.追随外国资本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人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首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
B.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
C.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的推动 |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又如九流百工,皆治生之事业。”“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农贾。”诸如此类的观念在明代已较为流行。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专制统治的削弱 |
C.西方文明的冲击 | D.民主思想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