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干簧管(也叫干簧继电器)比一般机械开关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寿命长;而与电子开关相比,它又有抗负载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工作可靠性很高。如图甲所示,是干簧管的结构简图,其中磁簧片是一种有弹性的薄铁片,被固定于玻璃管上。
①如图乙所示,当将一个条形磁铁与干簧管平行放置时,干簧管的两磁簧片被磁化,则磁簧片ab的b端为______极;磁簧片cd的c端为______极,它们将因相互______而触接。
②如图丙所示,是小明同学用干簧管自制的水位自动报警器的结构简图。当水面在A、B之间正常水位时,上、下两干簧管都远离条形磁铁,没被磁化是断开的,红、绿灯都不发光,电铃不响;当水面上升到最高水位A 处时,______灯发光,电铃响;当水面下降到最低水位B 处时,______灯发光,电铃响,这样通过红、绿灯的发光情况就可判断水位是否正常。(2)小红通过实验研究某电热器的发热功率与通电电流的关系,她使用同一个电热器(其阻值R 不变),多次改变这个电热器两端的电压,然后将实验中测量的电流值及对应的电功率画成如图所示的图像。
①请你根据图像,补充完整表格中的数据:
I ( A ) |
0.1 |
0.2 |
0.3 |
0.4 |
P ( W ) |
|
4 |
|
16 |
②根据这些数据推算,这个电热器的功率P与电流I 两者之间的关系式是________。
小华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给两杯
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虽然继续加热,但图 (选填“甲”或“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它的读数是 ℃.这说明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
(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 .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若 ,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像.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5)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6)使用“棋子”做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请你设想一种改进的方法: .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请你指出图1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 .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0 |
92 |
96 |
98 |
98 |
98 |
98 |
98 |
第2min温度计示数如图1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 ℃;
(3)图2图 (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为 ℃.
(4)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5)加热过程中发现,水烧开所需时间太长,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
(6)该装置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烧杯上“纸盖”的作用是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现象和数据如表:(单位:cm)
序号 |
焦距 |
物距 |
像距 |
像的正倒 |
序号 |
焦距 |
物距 |
像距 |
像的正倒 |
① |
14 |
20 |
47 |
倒立 |
④ |
16 |
20 |
80 |
倒立 |
② |
14 |
30 |
26 |
倒立 |
⑤ |
16 |
30 |
34 |
倒立 |
③ |
14 |
40 |
22 |
倒立 |
⑥ |
16 |
40 |
27 |
倒立 |
(1)比较序号①、②、③(或④、⑤、⑥)的数据,可知:当 相同时,物距越长,像距越 .
(2)比较序号为 的数据可知:当 相同时,焦距越长,则像距越 .
(3)在上述实验中,对调光屏与蜡烛的位置,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幕上成清晰的像,理由是 .
(4)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无法出现烛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都是45°,于是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出结论:入射角的大小等于反射角的大小,你认为他们的结论有什么问题吗?
① ;② .
(2)若将AO向ON靠近,则OB (靠近/远离)ON.
(3)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他们应该如何去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