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 图14示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数字所示的化合物。
① 、② 、③ 、④ 。
(2)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B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的产物CO2是在第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物水是在第_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
图1表示的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H2O2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图,图2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装置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段说明反应速率大小主要与 有关。
(2)如果图2装置中放入的是经高温处理过的土豆片,实验现象是 ,原因是 。
(3)实验过程中温度、pH等保持不变,形成曲线a与曲线b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将图2装置中含有新鲜土豆片的烧瓶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浴锅中,定时记录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的气体量,绘制出的温度对H2O2酶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图不够科学,其原因是 。
(4)曲线C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
下图是生物膜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 的活性。
(4)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的关系最恰当的是()
A.S1="2S2" | B.S1>2S2 | C.S1<2S2 | D.无法判断 |
(5)该模型的名称是 。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I.根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把以上烘干的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 ) (从以下A、B中选)。
A.先放入8%的盐酸中水浴加热处理后再做下一步操作
B.先滴加混合染色液处理后再做下一步操作
Ⅱ.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斐林试剂使用时注意应在 后再注入试管,该试剂与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 。
(4)下列用到显微镜的实验是()
A.还原糖的鉴定B.蛋白质的鉴定
C.脂肪的鉴定D.淀粉的鉴定
下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可合成物质3H-X(一种外分泌蛋白)。请据图回答
(1)分离细胞中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 ,其中观察C需用到染色剂 。
(2)在图示过程中,b和d之间物质运输的枢纽是 。
(3)乳酸菌细胞中也有的细胞器是 (填字母)。
(4)3H-X经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该过程的进行依赖细胞膜的 。
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 。
②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鲁宾和卡门探明了O2的来源,卡尔文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研究中都使用了 技术,请用箭头表示暗反应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14CO2→ 。
(2)由图2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番茄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最可能是 、 。
(3)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若番茄长期处于图3所示的环境条件下,其能否正常生长? ,原因是 。图3曲线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为 (图中字母表示),含有机物最多的点为 (图中字母表示)。在图3的B→D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为 。
(4)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4),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
则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 g(用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