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I.根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把以上烘干的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 ) (从以下A、B中选)。
A.先放入8%的盐酸中水浴加热处理后再做下一步操作
B.先滴加混合染色液处理后再做下一步操作
Ⅱ.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3)斐林试剂使用时注意应在 后再注入试管,该试剂与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 。
(4)下列用到显微镜的实验是( )
A.还原糖的鉴定 B.蛋白质的鉴定
C.脂肪的鉴定 D.淀粉的鉴定
将长势一致、健壮的黄瓜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丙组三组,分别置于人工气候室中,控制不同条件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得黄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及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
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组黄瓜幼苗的葡萄糖(C6H12O6)最大积累量比甲组减少mg/m2·s(假设光合产物为葡萄糖,每消耗6molCO2合成1 mol葡萄糖)。
(2)与乙组相比,丙组黄瓜幼苗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的变化分别是、,表明其光合作用强度,发生这些变化的内在原因之一是幼苗叶片中的。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当黄瓜处于冬春栽培季节,光照减弱,可适当,以提高其光合作用强度。
(4)为验证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应进行以下操作
①用分别提取乙、丙两组黄瓜幼苗叶片色素;
②利用分离所提取的色素;
③观察比较乙、丙两组滤纸条上呈蓝绿色和黄绿色的色素带的。
为提高某作物的耐盐性,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将耐盐基因R导入受体细胞,经筛选和培养获得若干单拷贝(体细胞中只有1个耐盐基因)转基因耐盐植株,其中3株能在中盐浓度条件下开花结实。若对其中1株(甲)自交后代进行耐盐性检测,结果为耐高盐25株、耐中盐49株、不耐盐26株。
请回答:
(1)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过程中,目的基因与质粒经相应的切割,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通常根据质粒中设计的抗生素,在培养基中添加该种抗生素筛选转化细胞,再进行目的基因等的鉴定。
(2)甲自交后代中耐盐性状的分离比与单基因遗传的性状分离比相同。由此推测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状是由核基因控制的,耐盐基因已整合到细胞核中的上。该基因的转录产物经加工成为,再转移到中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甲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用R+表示有耐盐基因,R-表示无耐盐基因)。
下面是烟草叶片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流程图:
请回答:
(1)酶解时,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混合液中,还需添加来提高混合液的渗透压,以利于获得完整的原生质体。
(2)获得原生质体后,可用方法检测原生质体是否存活。然后将原生质体制成悬浮液,滴加在上,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要判定原生质体是否已形成细胞壁,可用方法鉴别。
(3)欲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得到愈伤组织,从培养基的成分考虑,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注意的主要方面有哪些?
某农场的农业生态工程简图如下:
请回答:
(1)在评价养殖效益时,除了人工投入等成本外,往往采用单位时间内饲料投入量和体重净增长量(可采用相关参数转换成干物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其中体重净增长量为生产量,该值的大小取决于饲料到饲养动物的能量。
(2)该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若在果园中同时种植蔬菜,属于技术。图中的沼气工程是在沼气池的基础上增添了脱硫塔等设施,更加优化了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3)在无人为因素干预下,养殖鱼类种群呈“S”形增长,若养鱼场中迁入捕食养殖鱼类幼体的乌鳢鱼,将使“S”形曲线中的下降,通过生态系统的调节,乌鳢鱼和养殖鱼类的数量将趋于相对平衡。
植物被野生型农杆菌感染后会产生瘤状结构(类似愈伤组织),主要原因是农杆菌的Ti质粒中含有生长素合成基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和冠瘿碱合成基因。冠瘿碱是农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有机物质,而植物自身不能合成和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去除生长素合成基因,瘤状结构会生出许多根 |
B.去除冠瘿碱合成基因,农杆菌在被感染植物体内不能大量繁殖 |
C.去除生长素合成基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不会产生明显的瘤状结构 |
D.为获得正常生长的转基因植物,应去除Ti质粒中的上述3种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