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
(1)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      ;硝酸钾溶液中的溶剂是      。
(2)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KNO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①物质A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
②状态“④”时,物质A     溶解(填“部分”或“全部”)
③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达到饱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测定某碳素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粉末于质量为51.8g的烧杯中,然后逐步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当加入80g稀硫酸时反应恰好完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下图。试通过计算完成下列填空:(不能整除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取用的样品质量为:g;
(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3)小王不慎在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多加了20g稀硫酸,此时,溶液中亚铁离子在溶液总质量中的质量分数为:,若在该图象中补绘此过程中稀硫酸的质量与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图,所得线段的终点位于线段AB延长线的(填“上方”、“下方”或“线上”)。

某矿石由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1)溶液A中共含有种阳离子;
(2)在溶液A中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可以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转化为沉淀,该实验条件下,使金属阳离子沉淀的相关pH数据见下表。为保证产品纯度、减少产品损失,并便于操作,溶液B的pH可容许的范围为

(3)溶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4)写出溶液B中加入熟石灰,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

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个因素有(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填序号);
(3)老师问:“如果实验室在没有大理石的情况下能否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大多数同学认为可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4)某实验小组还利用下图装置对实验室制取的速率快慢进行了研究。他们实验时所用的试剂和使用的反应条件如下表所示:

实验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部分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帮助填写完整。

实验探究时,他们每次收集气体均为40mL,则实验中他们还应记录的实验数据是
下图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作出的和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在80秒以后,产生逐渐减慢的可能原因:

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的溶液;
(3)℃时,将100g水加人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离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1)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反应前后共有4种原子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

E.该化学反应中,甲、丁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3
(2)胃酸过多须服用抗酸药。下表为两种抗酸药的有效成分及其构成微粒:

由于抗酸药有效成分不同,起抗酸作用(即消耗胃液中盐酸)的微粒也有差异。
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下同);
②铝碳酸镁与盐酸的反应为:
则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