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09年11月25日晚,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数小时后,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共同行动彰显:在人类步入低碳时代的大门即将敞开之际,两个大国也在暗中争夺未来低碳经济的主导权。而我国若实现上述减排目标,GDP损失将超5000亿元。早期为达到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国头三年关停了3000多万千瓦小火电,造成数十万人的失业。
材料二 随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骑自行车出行绿色环保,但近年来市区的干道上,自行车道往往被机动车挤占,自行车停放点也是越来越少;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拜客”是英语单词“bike”(自行车)的音译词。“拜客·广州”是一群为改善广州自行车出行环境“鼓与呼”的志愿者的集体称谓。
(1)据有关“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应该怎么办。(12分)
(2)据《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3)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看,“拜客”们的“鼓与呼” 对我们中学生有哪些启示?
我国东南两面濒临辽阔的海洋,是世界海洋大国之一。海洋文化具有海纳百川、 重商崇利、敢于冒险和善于创新的积极特性。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通过实施市民文明素质工程、海洋文化研究工程等,打造海洋文化名城,创造自己的海洋文化品牌和海洋文化发展模式,努力把海洋文化产业打造成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海洋文化对推动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意义。
前段时间在达州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三个小学生看到一位老婆婆摔倒,于是上前将其扶起,谁知刚被扶起的老人却死死抓住孩子的手,说是孩子们将她撞倒了,然而三个孩子却坚持自己只是扶起了老人,并没有撞倒老人。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再次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也成为引发人们对当今社会道德、良知是不是滑坡的忧虑与思考。事实上,从2006年的彭宇案至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善行义举不胜枚举,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用他们的行为在默默地宣示,真善美从未离我们远去,而是时时处处存在于我们身边。任何时候,在关注发生纠纷的“摔倒”个案时都不能忘记,“最美”远比“诬赖”更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使国人面对此类事情“与其一味痛心道德缺失,还不如从自己开始,唤醒真善美的人性”?
以“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为表述的新时期“辽宁精神”于10月30日正式确定。新时期“辽宁精神”既是对辽宁人民团结奋斗、勇于创造的厚重历史文化和辉煌发展历程的高度凝练,更是对辽宁人民共有精神气质与价值追求的高度升华,体现了辽宁气概、辽宁风格、辽宁特色,是60年来辽宁人民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辽宁人民创造富庶文明、幸福安宁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结合材料回答:
(1)新时期辽宁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何关系?
(2)如何弘扬和培育辽宁精神?
材料一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材料二 孔子学院被誉为21世纪传播中华文化的“新丝绸之路”。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至2011年11月,全球已有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个孔子学堂,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达1亿人。目前还有76个国家的400多个机构强烈要求申办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材料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传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9 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多样性和我们的中华文化角度分析为什么孔子学院能够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6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材料一: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应对后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但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是当前大多数手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 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材料二:某高中学生的家庭收入和消费情况:
7月份家庭收入 |
7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
7月份该同 学资金情况 |
||||||
父亲 工资 |
母亲 工资 |
生日请同 学吃饭 |
同学互 送礼品 |
买个性 化服饰 |
买 MP3 |
自己伙食 费支出 |
向父 母要 |
向别 人借 |
800 元 |
600元 |
150元 |
60元 |
100元 |
300 元 |
220元 |
600 元 |
230 元 |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说明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2)结合材料二,如果就该同学的消费情况让你与他进行一次谈话,请写出你的谈话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