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颜料倒在画布上,然后用抹布将颜料擦去,最后出售他们的杰作——抹布。”这段话描述的画家风格应该属于哪一种美术流派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印象画派 | D.现代主义 |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 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
| 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
| 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是相同的 |
| 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是相同的 |
1927年全国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为209.90万枚,1936年达到274.60万枚;华商纱厂布机由1927年的1.35万台增加到1936年的2.55万台。从1931年到1936年,华商电厂发电量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3%以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 |
| B.国内官僚资本的萎缩 |
| C.列强对华侵略的削弱 |
| D.国内革命运动的推动 |
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这里的“办法”是指
| 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 B.发达资本,振兴实业 |
| C.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 |
|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据汉冶萍公司档案记载: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下图为该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些记载和图片
| A.表明中国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
| B.反映了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 |
| C.表明洋务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 |
| D.说明洋务企业就此开始走向市场 |
《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 A.该报使用白话文 |
| 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
| 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
| 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