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秦策三》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反映出: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 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 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④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有关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而逐渐形成
②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时期的官方哲学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都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
| B.荀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 C.战国后期,儒学逐渐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
| D.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