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两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①,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②。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①孤坟:指苏轼妻子王氏之墓。②孙郎:指三国时期的孙权。他曾亲自乘马射虎,投戟刺中猛虎。③冯唐:西汉文帝的大臣。当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守边有方,功绩显著,因报功不实而获罪削职。冯唐为魏尚鸣不平,文帝令冯唐拿着符节赦免魏尚,使魏尚重新做了云中太守。两首词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阅读《江城子·记梦》,“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用意是表现什么?(1) ;(2) 。
对《江城子·密州出猎》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潇洒的形象。 |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期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略”的天狼星暗喻数犯边境的敌人,表达诗人强烈的抗敌愿望。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容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九首,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闺情诗。 |
B.前四句是夜景描写,引起空闺之思,抒写愁情别绪,凄苍真切。与“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这首诗异曲同工。 |
C.末四句用“出户”“彷徨”“入房”“泪下”几个具体、实际的动作,显示女主人公因久别愁思而坐卧不安的痛苦,形象地描写出相思之苦,将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动作表达出来,生动逼真,饶有兴味。 |
D.这首诗,无论抒情或写景,虽着墨不多,但形象生动,含义深蕴。 |
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写作手法一致的一首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B.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
C.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
D.朝发桂兰渚,昼夜桑榆下。怀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的写景角度。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解答后面问题。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本诗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全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现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题。
柳咏 柳
李商隐曾巩
曾逐东风拂舞筵,乱条犹未变初黄,
乐游春苑断肠天①。倚得东风势便狂。
如何肯到清秋日,解把飞花蒙日月,
已带斜阳又带蝉!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①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秋日。断肠:销魂。两首咏柳诗中,李诗以柳自喻,曾诗以柳喻人(喻指社会上的某种人),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李诗中的“逐”字和曾诗中的“倚”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根据课本所选的《氓》这首诗,完成小题。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yǎn)女也不爽(过失,差错。) |
B.将子无怒(qiāng)以我贿迁(贿赂。) |
C.淇水汤汤(tāng)体无咎言(怪罪。) |
D.渐车帷裳(jiān)自我徂尔(到,往。) |
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下列各项对《氓》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氓》描写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人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妇女的悲惨命运。诗中女主人是个敢爱敢恨、果断坚强的妇女。 |
B.《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惑于爱情而不能自持的悔恨,运用了《诗经》六义中“赋”的手法,自然、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 |
C.《氓》的男主人公是一个卑鄙、无信的伪君子形象,他趁着卖布的机会,诱骗对她一见钟情的女主人公与之约定婚期,后又无情地把她抛弃。 |
D.《氓》这首诗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蕴含着强烈的感情,是带有自叙传性质的抒情长诗,也是我国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