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①,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注释:①燕丹: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
(1)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发冲冠”的壮士形象。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今日水犹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1)。
【注】(1)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8.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9.读第二、三两联,作者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放言(其三)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①。试玉要绕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②。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①钻龟:古人占卜的一种方式,把金属烧热钻烫龟甲,视其裂纹以判断吉凶。祝蓍(shī):焚烧蓍草,观察草灰的形状,从而判断吉凶。②作者原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中“决狐疑”的意思是:让犹豫不决的人变得坚决起来。 |
B.识别玉的真假要烧它三天,辨别树的材质要经过七年的生长。 |
C.忠心耿耿的周公开始时被误解有篡权的野心,周公为此恐惧。 |
D.篡汉自立的王莽在夺取政权过程中,给人以谦恭退让的印象。 |
E.周公王莽死后,世人无法知道周公和王莽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诗,它以通俗的语言表明一个道理。请具体说明是怎样的道理,这种道理是怎样表现的?
答: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潮落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极。请简要分析其在表达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把“两三星火是瓜洲”中的“星火”换上《枫桥夜泊》诗的“渔火”好不好呢?为什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1、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诗。作者王维是(时代)诗人,字,有文集《》。
2、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
答:[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
答:[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