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一定量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Al(OH)3白色沉淀的质量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试回答:
(1) A点时已参加反应的AlCl3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2) OA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AB段曲线所表示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 B处溶液中存在的浓度最大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向B处于生成的溶液中通入CO2,可见到的现象是
水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
(1)水处理絮凝剂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如明矾,其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有机絮凝剂如聚丙烯酸钠。(2)氯气进行自来水消毒时,起消毒杀菌作用的物质是,但用氯气消毒的水可能有臭味,长期饮用还可能对人造成潜在危害;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工业上可用SO2与NaClO3溶液反应制得,该反应离子方程式是。
(3)高铁酸钠(Na2FeO4)作为水处理剂兼具絮凝剂和消毒杀菌剂的作用,被科学家们公认为绿色消毒剂。Na2FeO4用于消毒杀菌,是利用其性;实验室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制高铁酸钠,在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和硫酸铁,可制备高铁酸钠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两组同学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探究。
(1)一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对铁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实验。已知:
2Fe + 6H2SO4(浓) Fe2(SO4)3 + 3SO2↑+ 6H2O。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过量的铁屑和一定量的浓硫酸放入烧瓶,塞紧橡皮塞,开始计时。
t1时开始加热,在铁屑表面逐渐产生气泡,当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控制反应温度基本不
变。甲同学将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粗略地表示为图2。
在0~t1时间段,铁屑表面没有气泡生成,说明铁在浓硫酸中发生了;t1~t2时间段,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②t2时,取少量反应液,先滴加少量新制饱和氯水,然后滴加KSCN溶液,呈现血红色。若再滴加过量新制氯水,却发现红色褪去。同学们对红色褪去的原因提出各自的假设。乙同学的假设是: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你的另一种假设是;为了验证你的假设,请设计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案。
(2)另一组同学对铁和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他们用a mol Fe和含有b mol HNO3的稀硝酸进行实验,若HNO3只被还原成NO,且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则的取值范围是;为证实上述混合液中含有Fe2+,可以采取这样的做法:先取样,再加入试剂,观察到溶液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时,可以说明Fe2+的存在。
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名不符实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
(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Ag | B.Cu | C.Al | D.Fe |
(4)烧碱、纯碱溶液均可吸收CO2。向含有4.0gNaOH的溶液中通入CO2,当通入的CO2与溶液中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9:7时,则所得溶液中NaHCO3的质量为__ _g。(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KCl和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操作②的名称是。
(2)试剂a是,试剂b是,固体B是。(填化学式)
(3)加入试剂a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加入试剂b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该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若不能,应如何改进(若能,此问不用回答)。
(5)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KCl和BaCl2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填“A”、“A1”、“B”、“C”)的质量。
下面a~f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化学仪器:
a.量筒 b.容量瓶 c.托盘天平 d.温度计 e.分液漏斗
(1)标出仪器使用温度的是(填编号)。
(2)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的是(填编号)。
(3)称取10.5g固体样品(1g以下使用游码),如果样品与砝码放错位置,则实际称取的样品质量为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