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决定》。连续7个一号文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年年有新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开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多年难得的好局面。今年文件的主题,是党中央在大范围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反复讨论、慎重决定的,表明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材料二 小张是一位80后农民工,他准备返乡自主创业。他的家乡在重庆某偏僻的农村,那里盛产富硒土豆,其制成品市场需求大,但由于缺乏相应技术,品种单一,质量差,经济效益低下。
(1)材料一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新生代农民工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议》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今后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结合材料,用学过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的哪些政治制度? (4分)
(2)《建议》为什么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由《建议》到《规划》并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行动纲领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些执政方式? (5分)
(3)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实行什么组织和活动原则?并简述这一原则的表现。(8分)
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计法修订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两部法律。会议还任命南英、景汉朝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任命张常韧、柯汉民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1)上述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什么职权?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职权?(4分)
(2)全国人大与其常委会之间的关系如何?(6分)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七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建议。会议召开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党委和党内同志意见,以集中全党智慧;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等的意见,以吸收社会智慧,对“十二五”规划建议不断修改、充实、完善;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形成“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讨论稿。国务院依据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最后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的?
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19亿元,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1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31元,分别比2005年提高5328元和1654元。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政治原因。
教育公平是最近几年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2010年教育公平备受考验,“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学生民族成分造假”等事件的曝光,让教育面临着公共信任危机。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等方面。在我国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公平分配这些资源,规范学校收费,使老百姓感受到公正,成为近年“两会”代表重点讨论的内容。不少网站开设专栏,让公众参与讨论,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部分公众的观点还成为政府决策的依据。(两小题共12分,答案填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
(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积极意义?
(2)为防止教育乱收费等现象的发生,公民可以发挥哪些监督形式的作用?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9时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多处内容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从细微处可以看出政府对百姓民生问题的关切。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政府的什么职能?除此职能外,政府还有哪些主要职能?
(2)上述材料表明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坚持这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