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 | B.气候和地貌 | C.水文和土壤 | D.植被和水文 |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表。读图,完成各题。
图中地形剖面线、≥10°C的积温曲线、年降水量线分别对应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 C.丙、乙、甲 | D.丙、甲、乙 |
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
| A.900m | B.1500m | C.2000m | D.3000m |
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①、②表示所在海区的洋流,虚线为波斯湾至欧洲西部石油运输线中的一段。读图。
下列关于①、②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性质来看,①②洋流均为寒流 |
| B.从成因看,①②洋流均为风海流 |
| C.①洋流对撒哈拉沙漠形成有影响 |
| D.②洋流常年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
当①②洋流流向一致时,行驶在该段航线上的油轮(往欧洲方向)总体上
| A.顺风顺水 | B.先顺风顺水,后逆风逆水 |
| C.逆风逆水 | D.先逆风逆水,后顺风顺水 |
安徽某地(30°N)太阳能热水器支架设计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
当角A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雨滴梧桐秋夜长 | B.黄梅时节家家雨 |
| C.清风细雨湿梅花 | D.沾衣欲湿杏花雨 |
春分日,角A由10°增加到30°时,太阳能热水器获得的热量
| A.逐渐增大 | B.先增大后减小 |
| C.逐渐减小 | D.先减小后增大 |
能源自给率是指一个地区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的比值。下图表示安徽省1991年~2010年能源生产与消费变化图。
1991年~2010年,安徽省能源自给率
| A.始终较高 | B.始终较低 |
| C.逐渐降低 | D.总体降低 |
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安徽省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发展重化工业 | B.限制工业生产规模 |
| C.发展低碳产业经济 | D.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
2014年12月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再度陷入“十面霾伏”之中,纷纷拉响空气重污染预警。为了及时对雾霾区域进行分析和预报,可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北斗导航系统 | B.遥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