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北朝时期瘐信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夏随风里热,梅逐雨中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五月炎蒸气”所描述的地理现象是
A.夏季潮湿炎热的天气 | B.春季增温快的现象 |
C.印度雨季来临前的天气 | D.春季潮湿炎热的天气 |
这四句所描述的地区是
A.东南沿海地区 | B.四川盆地 | C.台湾海峡两岸 | D.长江中下游地区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A.水分差异 | B.热量差异 | C.地形差异 | 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
引起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快的自然原因是
A.西部地区的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 B.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
C.西部地区易发生虫害和鼠害 | D.西部地区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
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是:
A.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B.保护环境 |
C.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D.控制人口规模 |
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问题。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
C.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 D.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
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 B.从上海流往河南 |
C.从广东流往四川 | D.从江苏流往重庆 |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甲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
C.乙地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
D.甲地优美的环境 |
读图“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问题。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表示环境承载力 |
B.P′表示环境承载力 |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
D.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
本图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 |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成负相关 |
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提高成正相关 |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继续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
图1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回答问题。
【系统1】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B、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系统2】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C、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过渡型阶段
D、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