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赵 凤
赵凤,曲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明宗武君,不通文字,四方奏请,常使安重诲读之。重诲亦不知书,奏读多不称旨。孔循教重诲求儒者置之左右、而两人皆不知唐故事,于是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及凤为之。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
术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明宗为内衙指挥使,重诲欲试玄豹,乃使他人与明宗易服,而坐明宗于下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是也!”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明宗即位,思玄豹以为神,将召至京师,凤谏曰:“好恶,上所慎也。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则倾国之人,皆将奔走吉凶之说,转相惑乱,为患不细。”明宗遂不复召。
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召彦等廷诘,具伏其作,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以扶持也,若折其一栋,去其一柱,则倾危矣。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奸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陛下神其术而召之神:认为……神奇 |
B.为患不细细:小 |
C.明宗召彦温等廷诘诘:询问 |
D.其后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为:替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凤“直言性刚强”特点的一项是( )
① 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 ② 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
③ 素与任圜善,自圜为相,颇荐进之 ④ 好恶,上所慎也
⑤ 数言重诲尽忠 ⑥ 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A.②④⑤ | B.①③⑥ | C.①②⑤ | D.①③④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赵凤年轻时凭借儒学而出名,并受到孔循和安重诲的提拔做了端明殿学士,为明宗阅读奏章。 |
B.赵凤认为安重诲是国家的栋梁柱石,明宗不该因奸人陷而动摇对他的信任,但后来安重诲还是因此被杀。 |
C.任圜被当权的安重诲以谋反的罪名杀害,只有赵凤敢于质问安重诲,并称赞任圜是天下忠义之士。 |
D.赵凤认为天下的好恶要慎重,如果明宗迷信占吉卜凶之说,那么百姓也将效仿,造成的祸患会不少。这个道理同“天下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一样的。 |
翻译下列句子
⑴ 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
译:
⑵ 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次桓、抚间次:驻扎 | B.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 按:抓捕 |
C.十年之逋,责偿一日 责:责令 | D.询及民间利病病:疾苦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①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②城邑规制,为之一新③岁凶,发廪赈民④胁从之徒,不足治也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⑥询及民间利病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
B.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关中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
C.赵炳处事尚宽。评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释放解散。 |
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 |
B.杀人如不能举举:举起。 |
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里。 |
D.沛公起如厕如:往。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起,立而饮之。图穷而匕首见。 |
C.以待大王来。越国以鄙远。 |
D.我为鱼肉,何辞为?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按剑而跽”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
B.“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人物动作神态栩栩如生,勾勒出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
C.樊哙闯宴后,形势一触即发,但项羽不怒,稍有缓和。刘邦趁缓和之机,托词离席,显示了其机敏。 |
D.樊哙指斥项羽,锋芒毕露,使得“项王未有以应”,并赐“坐”。这一软一硬形成了对比,也显示了项羽“为人不忍”的性格。 |
翻译下列句子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后汉书》卷三十一)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署:代理 |
B.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盈:满 |
C.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徒:同类的人 |
D.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除:授官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政明断,甄善疾非是为五一尔,奈何? |
B.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
C.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
D.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
B.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
C.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
D.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
(3)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9分)
冯唐者,其大父①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
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②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闲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毵③,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④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⑤。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节选自《史记·冯唐列传》
[注]①大父:祖父。②尚食监:官名。③朝毵(sān):地名。④阃(kǔn):国门。⑤尺籍伍符:军中条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 善:与……交好 |
B.良久,召唐让曰让:谦让 |
C.委任而责成功责:要求 |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因犯下……罪 |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冯唐敢于进谏的一项是 ()
①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
②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鄙人不知忌讳。
④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
⑤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⑥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A.②④⑤ | B.③⑤⑥ | C.①③⑥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向文帝介绍、评价了李齐、李牧、廉颇、魏尚等大将,并告诉文帝,前人遣将的经验是,国内大事由君王来控制,边关赏赐之事由将军来主断,朝廷吕从中干扰。 |
B.魏尚把军中交易市场获得的税收全部拿来犒赏将士,他也出于私心聚敛钱财,每五天杀一头牛大宴宾客。加上后来他又虚报战功,因此被削去爵位,判了刑。 |
C.冯唐告诉文帝,边关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不知道“尺籍”“伍符”这些军中法令,而且他们整天奋力作战,不要因为他们在向衙门报功时,有些不符实情,就重罚他们。 |
D.当文帝在冯唐面前慨叹当朝没有像廉颇、李牧那样的良将时,冯唐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并未加罪冯唐;在国事紧急时,他又听取冯唐的意见,改正错误。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2)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②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孟子·膝文公上》
【注】①契(xiè):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②放勋:尧的称号。
选段二:
(孟子曰:)“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①,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②行,放淫辞,以承三圣③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膺:攻击、惩治。②诐:邪僻,不正。③三圣:指禹、周公、孔子。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当时人们的通病是只在意吃饱、穿暖、居住安逸却不在意教育。 |
B.孟子认为百姓应当要懂得伦理道德,否则就和禽兽没有区别了。 |
C.慰劳百姓,纠正百姓,帮助百姓,使百姓自得其所,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品德是圣人的职责。 |
D.圣人不去耕作是因为他们有比耕作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教育百姓,使他们有别于禽兽。 |
在孟子看来,当时的社会存在哪些问题?
孟子为什么说自己“好辩”是“不得已”的?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