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填“低于”、“高于”、“等于”)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有一柱状的薄透明玻璃容器(在它的外面有表示高度的刻度纸)和一底面积是 20 c m 2 ,高 8 cm 并刻有高度的圆柱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用细线系着)。某实验小组利用这两个器材探究:当物体浸入柱状容器的水中时,水对容器底增大的压强与水对物体的浮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他们先往容器中加水至 10 . 00 cm 刻度处(图中己标出),再用细线吊圆柱体,让圆柱体浸入列水中的深度 h 先后是: 2 . 00 cm 4 . 00 cm 6 . 00 cm 8 . 00 cm ,读出容器底到水面对应增加深度△ h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和液体压强公式分别计算出对应的浮力 F 和水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 p ,结果如下表:

F / N

0.4

0.8

1.2

1.6

p / Pa

100

200

300

400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圆柱体浸入柱状容器的水中时,水对容器底增大的压强与水对物体的浮力成  ,如果物体浸没后继续增大它在水中的深度, F 和△ p   (选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

(2)同学们又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了这种关系的成因:当物体浸入水中时,水对物体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浮力,由于  物体对水也会施加大小相等的竖直向下的压力,使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大小为 F (柱状容器底面积为 S ) ,那么△ p =   (用所给物理量字母表示);

(3)根据本次实验数据,计算出容器底面积 S =    c m 2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水面所对的刻度是   cm

如图,是“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图中相同的烧杯所装水和食用油的体积  (选填“相同”或“不同” ) ,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不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  来反映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在电加热过程中,电能转化为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通电螺线管外围的磁场分布”的实验中:

(1)当他在通电螺线管四周不同位置摆放多枚小磁针,最后静止在如图所示位置。则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磁体的磁场相似。

(2)当他改变通电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后,发现周围每个小磁针转动  度角后重新静止下来。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来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所用电源电压为 6 V ,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2 . 5 V ,电阻约为 10 Ω 左右。

(1)甲图是小明同学连接的错误电路,在应改动的一根导线上打“ × ”,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小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3)故障排除后,开始进行实验。逐步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看到如图乙所示的电压表示数,为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向  (选填“左”或“右” ) 端移动滑片:最后小明根据测量数据绘制了灯泡的 I U 图象,如图丙所示。则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  

(4)他又找来了3个阻值分别为 5 Ω 10 Ω 20 Ω 的定值电阻替换小灯泡,来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2 V 不变,为了完成实验,他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   Ω

小明同学为研究小木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都使小木块从斜面上 O 点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 / s

0

1

2

3

4

5

O 点开始的路程 s / m

0

0.3

1.2

2.7

4.8

(1)通过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物块通过的路程与  成正比,表达式为: s =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物块自 O 点开始计时的 5 s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3)小明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满足上述路程表达式的运动是一种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总是相同的运动),而且表达式中系数是一个恒量,这个恒量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在上面实验中,你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中的哪个方面因素来增大这个系数?  。(只需填一种方法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